百度 |彭阳杏花春到彭阳花似海,燕剪锦绣入画来。

作为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,新疆与全国4条候鸟迁飞通道中的3条深度关联,鸟类保护工作意义非凡。近年来,新疆林业和草原局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,在鸟类保护领域成效显著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为鸟类营造了越发适宜的栖息家园。

据统计,新疆天然分布的鸟类约490种,占全国鸟类总数的三分之一;近10年来,这里的鸟类种数新增60余种,目前至少有496种鸟类在此栖息,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已超70%。

今年初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(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中心)联合观鸟专家组建6支监测队伍,联动各地技术人员,对新疆44个监测单元、75个监测分区及179个监测点的越冬水鸟展开同步监测。在6.7万公顷的监测范围内,共记录到7目12科56种28万余只越冬水鸟,数量较上一年度同期激增115%。其中,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,花脸鸭更是首次现身成为新疆鸟类新纪录种;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内,越冬大天鹅数量达943只,创下历史新高。

这些成果的背后,是新疆林业和草原局构建的全方位保护网络。在体系建设上,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200余处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6处、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18个,并搭建起博斯腾湖站、乌伦古湖站、巴里坤湖环志站等三处鸟类环志站,专业的环志人员与设备持续运转,为鸟类资源动态监测提供第一手数据,支撑科学决策。

与此同时,执法与管护力度不断加大。“清风行动”等专项执法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;生态护林(草)员常态化巡查巡护,确保野生鸟类异常情况及时上报;多部门联动加强对运输、寄递等环节的检查,清查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,同时规范观鸟、拍鸟活动,杜绝不文明行为干扰鸟类栖息。

新疆林业和草原局呼吁,保护鸟类需要公众共同参与:不随意投喂,避免改变鸟类自然习性;遇受伤鸟类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救助;坚决抵制并举报伤害鸟类、破坏栖息地的违法行为。让各方力量汇聚成守护羽翼的合力,共同维系大自然的生态平衡,让新疆的天空与湿地永远成为鸟儿的乐园。(来源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)

编辑:姜茸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